去年亏损390亿、销售额降幅超70%,华夏幸福债务重组仍面临压力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节后开市首日,受一行两会发声支持房地产金融工作的影响,A股房地产板块反弹翻红,截至当日收盘,华夏幸福涨幅达10%触及涨停。
华夏幸福(600340.SH)节前曾发布了2021年年报,从数据来看,去年陷入流动性危机、忙于债务重组的华夏幸福,营收、现金流、员工规模等多项指标均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近400亿的亏损。
公告显示,2021年,华夏幸福实现营业收入431.81亿元,同比下降57.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3亿元,同比下降1164.79%;实现销售额281.68亿元,同比下降70.0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46亿,最近3年经持续为负。
截至2021年底,华夏幸福总资产约为4409亿,较2020年减少9.78%,同时,其负债也有所上升,最终资产负债率为94.6%,较2020年同期增长13.31%。其中,货币资金余额144亿元,同比下滑46.51%,主要系经营回款及新增融资大幅下降所致。
据了解,华夏幸福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北方总部负责产业新城及相关业务,包括产业园及孔雀城住宅项目,南方总部负责商业地产及相关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其中,产业新城业务作为为主要营收来源,占2021年总营收超99%,也是亏损的主要因素。受相关投资缩减、相关服务费收入大幅下降、产业项目结算资源大幅减少等影响,其产业新城业务板块2021年亏损378.9亿。
产业新城业务线本就具有投资金额大、业务周期长、业务环节复杂的特点,十分依赖各地招商环境及自身现金流情况,在近几年于全国加快扩张的同时,回款速度缓慢且金额大幅减少,“入不敷出”成为其发展面临的较大难题。
今年1月29日,华夏幸福在预告业绩时表示,2021年度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对应计提金额增加,是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交所因此对其下发问询函,要求说明主要客户近三年回款情况。
根据华夏幸福4月29日对问询函的回复,其产业新城2019年、2020年、2021年回款分别为264亿元、216亿元及132亿元,2020年降幅18.18%,2021年降幅为38.89%,且回款数额仅为2019年的50%。
目前,华夏幸福在积极推动产业新城的复工复产,但在公司流动性紧张及收缩产业新城园区投资的情况下,部分产业新城的业务发展将受到进一步影响。
南方总部的商业地产板块同样未有起色,实现营收仅9790万,同时成本为8.1亿,最终也为亏损状态。目前,华夏幸福商业板块主要包括5个商办综合体项目,其中,哈尔滨、南京及武汉两个项目的配套住宅部分正常施工,但商办部分进展缓慢且销售进入冰冻期。
另外,华夏幸福于广州白鹅潭项目,由于地价逾期未缴清,土地已被政府收回。华夏幸福称,公司正与政府积极沟通,收回扣除定金外的剩余已付地价款。
华夏幸福强调的复工复产,也较少提及商业板块,其在年报中表示,销售回款无法覆盖商业地产项目的未付地价及开发成本,公司采取有保有压策略,调整开发节奏,对已销售住宅保交付,对商业物业力争维持开业计划,对写字楼物业能缓则缓。
实际上,商业板块资产或许是华夏幸福“断腕求生”将要舍弃的部分。去年9月30日华夏幸福披露将对2192亿元金融债务进行重组,资产及业务重组后,华夏幸福将保留孔雀城住宅业务、部分产业新城业务、物业管理业务及其他业务,其中并未点明将保留商业板块。
今年4月初,南方总部总裁吴向东辞职,但并未离职,将继续华夏幸福南方总部工作,并继续协助公司承担必要的债务重组工作,可能将涉及商业板块资产包处理问题。
目前,华夏幸福的债务重组计划仍在推行,截至4月底,其实现债务重组金额共计1061.87亿元,相应减免债务利息、豁免罚息94.01亿元。其中,在资产出售方面,华夏幸福已完成丰台和国际业务部分地产项目公司股权,以及两个产业新城出售于国企的转让协议签署。
除债务重组外,华夏幸福去年进行了裁员、降薪、调整经营方式等一系列降费增效措施。据年报披露,2021年度,华夏幸福人员规模降幅为51%(不含物业),2021年公司整体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28.59亿,同比下降13%,其中产业新城及相关业务24.33亿元,同比下降19%。
华夏幸福表示,2021年四季度公司管理费用已体现一部分压降成效,后续年度还将持续改善。今年一季度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5%,其中职工薪酬同比下降41%。
受上述流动性风险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果及降费增效影响,华夏幸福今年业绩开始企稳回正,公告显示,2022年排名前列季度,华夏幸福实现营业收入41.82亿元,同比减少47.39%;净利润27.7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2亿元。
虽然业绩有所回暖,但未完全走出流动性危机的华夏幸福但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其表示,将在继续推动债务重组计划、保障公司可持续经营的同时,立足于园区运营、产业招商等核心能力,主动谋划战略调整,实现从重资产模式向轻重结合模式的转型。
来源:界面新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