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一地能力提升方案!新建七中、妇幼、疾控中心……

搜狐焦点衡水站 2024-11-07 08:53:3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争取上级的支持。

枣强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产粮大县)一揽子解决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产粮大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补齐我县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发改社会〔2023〕147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背景

(一)区域概况

枣强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辖9镇2乡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3个行政村,人口36.5万,总面积905平方千米, 是河北省特色产业强县、国家园林县城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枣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6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9.9亿斤左右,小麦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十四五”期间,基本农田区面积不低于515.92平方公里,五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0万亩。

(二)教育事业发展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7所。其中:学前教育109所(其中公办园76所,民办园33所),小学89所(其中教学点34所),初中11所,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进修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少年体校1所,民办学校3所。全县学生56170人,其中:学前教育在园儿童7148名,小学在校生26264名,初中在校生18101名,高中在校生9353名,中职在校生2355名,特教在校生97名。

(三)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十四五”以来,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成为全市首个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的县。积极推进村卫生室中医阁服务能力建设,截止目前,完成10个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预计到2025年,全县村卫生室中医阁数量占比达20%。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与京津冀等地三级医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3个,全县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3.14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98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79%。

(四)养老托育事业发展

托育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医育结合”工作深入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规范,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全县共有托育服务机构36家,其中省级示范托育机构2家,市级示范托育机构5家;全县设立托位数2055个,其中普惠性托育机构托位数1566个,民办托位数489个,全县每千人托位数达到5.71个。

养老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基本构建,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邻里互助点553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7个,促进12家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完成特困老年人适老化改造140户,社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形势分析

枣强县城常住人口已超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枣强县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实际需求持续增加,民生支出需求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资源调整、多元化发展面临更大压力。随着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结构不优、设施不足等现象日益突出,筑牢粮食安全民生基底的迫切性不断增强。同时,国家对产粮大县公共服务提升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信息领域新兴技术与公共服务的加速融合,我县将进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迎来重大机遇。

未来五年,需围绕国家支持产粮大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契机,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短板,真正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

二、发展目标

补齐我县公共服务短板,调动增产积极性,着力查缺补漏,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引领,健全完善以县城为核心、辐射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做到“关键设施无缺项、供给质量有保障,高频服务就近享、基本医教不出县”。

到2025年,“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成效显著,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普惠性公共服务提质扩容,基本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展望到2030年,全县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完善,服务资源配置和供给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需求相契合,公共服务提质扩容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义务教育为基础,推进教育服务领域延伸,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促进全县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1、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制定县域幼儿园布局规划,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推进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形成覆盖城乡、保障基本、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稳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保障力度。到2025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

2、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实现县域内校舍建设、师资配备、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等标准统一,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实施义务教育提升工程,扩大义务教育供给,拟建设枣强县第七中学,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结合实际改善部分农村小学和寄宿制学校,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数字校园、学校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县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深度融合。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

3、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特色发展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扩大公办高中教育资源,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谋划新建枣强中学教学楼一栋,增加普通高中学位数量,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推动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探索集团办学、学校联盟等办学模式,促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辐射范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培养培育工程,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底蕴深厚、引领性强、影响力大的特色教师队伍。到202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公办普通高中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4、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要求,打造枣强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成高水平职业学校。

提升职业教育内涵。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与京津职业教育资源合作交流,探索“双元制”教学模式,构建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着力培养与枣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到2025年,职教中心(职业高中)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二)推进医疗卫生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打造健康枣强。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实施医疗卫生优质资源扩容工程,推动县人民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马屯、大营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整合村卫生室,构建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新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动中心城区、乡镇、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全覆盖,严格控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传播。补齐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短板,新建县妇幼保健院,改善妇幼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定期交流轮岗工作机制,实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培养的人员管理机制。建立远程诊疗体系,搭建县外三级医院、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三级联动的远程会诊系统,提供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诊疗服务。构建“智慧医疗”“健康云”服务体系,建成县域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数据集中管理、网络互联互通。

(三)提升养老托育水平

1、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充分考虑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科学规划托育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引导社会资本建立价格可接受、服务质量上乘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探索推进生育成本社会化,发展普惠托育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探索建立以家庭看护服务为主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充分融入社区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增设托育班,灵活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照护服务,到2025年,主体多元、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加强托育服务规范化建设。落实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强化安全监管,抑制过高收费。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设施建设相关规范和服务标准,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和配套政策,保障托育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加强托育服务队伍建设,严格实行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

2、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保障作用。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公办养老机构在优先满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指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提供服务。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全面建设“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县级建设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依托农村幸福院、邻里互助点等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拓展县级照护型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服务功能,发挥行业管理、技术指导、应急支援、培训示范等作用。支持具备条件的乡镇养老机构转型提升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增加综合服务功能,将专业服务延伸至农村幸福院、邻里互助点和居家老年人。到2025年,农村互助性养老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让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全县公共服务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县各级部门要想为敢为、勤为善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打造政治过硬、具有领导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为顺利实现方案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二)强化组织实施。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大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重大事项协调力度,推动资源共享、大计共商,保障规划有效衔接,工作无缝对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公共服务提升作为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民生保障水平的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着力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在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政府服务,切实增进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完善要素保障。按照本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财政、金融、投资、土地、人才等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要素,有效引导社会资源,推动枣强县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强化公共财力保障,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扩大对公共领域的财政支出,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争取上级的支持。

来源:枣强县政府官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