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经济形势怎么样、如何走?专家们这样说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证券时报
7月16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办2022中期宏观峰会,聚焦“稳增长与实现路径”,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代表性市场人士共同交流探讨,为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研判与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展望下半年经济形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应当“稳中求进”;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短期来看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下半年增速达成5.5%增长目标“就很好了”,全年增速可定在4%左右,不应更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则认为不必过于担忧下半年经济反弹,目前核心任务仍是全面复苏,接下来应认识和研判风险。
刘尚希:高度关注不确定性事件对信心的打击
刘尚希指出,在实现“稳”的过程中,首先要有宏观经济循环思维,将“六稳”放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把握,让整体“稳”下来。
同时,“要高度关注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对现在已经显得脆弱的信心所带来的打击”,刘尚希认为,首先要在疫情防控层面不断升级政策,降低疫情带来的冲击,这是当前摆在首位的;其次,要高度关注房地产风险产生的连锁反应,既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基本方针,又要保证基本的住房需要,尤其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特别是农民市民化过程当中的这些住房的需求等等。
“我觉得房地产市场应当说还是有潜力的,不过就是要调整改变房地产的这种发展方式,避免泡沫的衍生。”
此外,还要处理当前面临的相互拖欠问题,刘尚希指出,“这种不确定上升带来的就是对企业资金链的冲击、做生意成本越来越高,从这点来说,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只有这些“稳”住了,“进”才有基础。
刘尚希建议,“进”应当围绕农民的市民化改革来推进,“我们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社会结构方面应当相应转型,只有加快社会转型、加快农民市民化,我们的经济增长才有更扎实、稳定的基础。”
祝宝良: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可在4%左右,不宜过高
祝宝良指出,这一轮经济复苏与2020年疫情发生时存在四个不同,包括抗疫成本加大、微观主体活力不足、国际环境复杂、需求不足等,综合这些因素,他认为,“如果把下半年经济稳定在全年原来设定的5.5%增长目标就很好了。”
“稳在5.5%,同时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我认为可以达到目标,这样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在4%左右,这个速度跟全球比也不是很差的”,祝宝良表示,“但如果说要把速度搞得更高,我认为难度比较大,可能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至于下半年的主要任务,祝宝良表示,仍然是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如何促进需求,“特别是怎么拉动消费,其中更重要的是服务性消费”。
刘元春:不易过度放大短期风险,内部风险并非疫情本身
面对担忧下半年经济复苏情况的声音,刘元春表示,“不必过度担忧下半年经济的反弹。核心支撑就是目前从二季度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是非常好的。”
他指出,不能因为过度担忧而造成政策用力过猛,“大家认为下一步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从增长速度压力很大这个角度,从而要求各个部门,各个地方进一步加力。我觉得这个叠加一定会产生合成谬误。所以,一定要小心。”
在完成企稳状态的认识下,刘元春认为,下一步的核心任务就是全面复苏,这就要求接下来疫情纾困转向市场型内生动能培育上来。
刘元春建议,在转变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大型项目、推动民间投资全面启动并协助其调整预期,同时,在房地产层面,市场型调整不宜过快,但政府端特别是保障性住房要进行适度提升。
另外,刘元春特别强调,当前要明确风险到底是什么。他指出,一方面,当前的主要风险仍然来自内部,“回顾过去三年,疫情虽然是导致中国经济扰动很重要的因素,但最重要的依然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所导致的左右摇摆”,因此,当前更应该将风险聚焦在内部。
另一方面,刘元春认为,不宜过度放大短期风险,而忽视了中期、结构上风险,因此,接下来不仅要重视宏观经济政策短期稳增长和中期可持续性之间的匹配,还要对稳增长的宏观政策与中期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做出很好的权衡。
最后,刘元春表示,对于风险的认识不应局限在疫情本身,还要放眼政策,“我们能不能真正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克服传导体系和行政体系面临的固有问题,不论短期还是中期,都是非常重要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