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协港澳委员王绯玲:以市场化实现社区老年餐桌可持续发展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新京报讯(记者 袁秀丽)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提升,社区内居家养老成为未来主流的方式,而社区硬件、软件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是构筑居家养老体系的关键环节。2022年北京两会,北京市政协港澳委员、怡海集团董事会主席、怡海花园业委会主任王绯玲提交的提案均围绕着社区治理,尤其是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而针对社区老年餐桌问题,王绯玲建议,通过资源支持及市场行为,加强社区自我造血能力,促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王绯玲提交的提案均围绕着社区治理,尤其是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以市场行为促进社区老年助餐服务
2021年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到,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推进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
近年来,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升。2020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规模已达到42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9.6%。此外,家庭小型化持续加剧,从1982年的3.7人/户降至2020年的2.31人/户,这也就意味着大量老年人都处于独居状态。
“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医疗、购物、就餐等服务设施应该就近设置,为老人带来便利性。”王绯玲说。
在老年人助餐服务上,以往很多老年餐桌是通过政府补贴生存下来,没有适应市场化运作,导致北京大量的老年餐桌消失。虽然有些社区食堂、餐饮机构可以承担周边社区老年人的助餐服务,但由于场地、收入等原因得不到相应的支持。为此,如何促进老年餐桌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当前的难题之一。
王绯玲在《关于通过资源支持及市场行为 促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提案中建议,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其中,利用多方优势,加强通力合作,减少政府补贴,采用以固定时间开放社区公共场所作为社区居民早餐用地、开放社区早餐经营许可等方式,为餐饮企业增加创收空间。
王绯玲表示,可以由社区餐厅制作老年餐,或开放老年餐桌,老旧社区或小型社区可以由一家社区餐厅辐射周边社区,并承担定时配送餐饮的服务;政府通过协调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场地,在早餐时间开放用于早餐服务。同时,在小区门口设立快餐车,由供餐公司提供已加工好的早餐作为资源补贴。
而考虑到目前多数老人疾病以慢性病为主,经常有看病的需求,王绯玲同时提交了《关于推进就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将护理院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提案。
建立“五社联动”社区治理共同体
“社区应加强养老工作的安全与应急建设,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养老驿站、社区居家养老家庭的饮食、环境、消防、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和规范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王绯玲如此表示。
提到应急机制,王绯玲认为,通过平时建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立起公共的信任感,那么在突发事件面前才能更好地应对。
2021年10月18日,因为新增1例京外关联输入本地新冠确诊病例,怡海花园六期底商被列入封控区,通过总结这场怡海花园疫情防控战的经验,王绯玲提交了《关于落实“七有”“五性”需求,打造社区疫情联防联控“共同体”》提案。
王绯玲建议,在党建引领下,推动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区居民、社会单位“五社联动”的社区多元治理体系。具体来看,建立社区治理共同体,可以帮助社区快速建立起排查、监测、疫情报告、隔离、消毒等一系列防疫防控管理制度,组织核实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整合足够资源保障封控小区居民生活;弥补街道和社区志愿者不足、疫情情况不透明、宣传下达不到位等短板。
在这种体系下,各方相互协同,既可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默契配合,又可以激发和培育社区共同体精神,让社区上下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达成共识,减少矛盾和冲突,迅速形成合力。
在王绯玲看来,社区治理也像绣花,是一点一点地“绣”出来的。以前垃圾分类、物业费、停车是社区管理的难点,现在,没有公共维修基金的老旧小区,如何进行房屋修缮、电梯大修则成为主要问题。
除了硬件之外,社区精神生活也要有寄托,尤其是老年人。为此,王绯玲提出“知识应对老年化”的理念。她认为,社区老年大学是社区治理的“定海神针”,老年人有更多时间参与社区治理,并且更热爱关心社区。
来源:新京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