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衡水奋斗怎样一座“滨湖新城”?

搜狐焦点衡水站 2022-09-09 09:07:1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根据衡水市整体布局和滨湖新区发展定位、发展基础,滨湖新区持续推进新城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路网建设,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康养、会议会展、总部经济、品牌赛事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结合《衡水滨湖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S眼看衡水给小伙伴们汇总一下衡水滨湖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亮点。

近期完成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京南品质旅居度假排名前列目的地;远期做好“城与产”,建设国家知名生态康养度假目的地。

滨湖新城融入“城市会客厅”“公园城市”理念,统筹“三带、双核、一环、多心多廊”空间结构布局,力促“一湖五区”发展组团。

构建“一城、一湖、一河、七组团(衡水湖生态游憩组团、冀州文化体验组团、樱花岛文创艺术组团、闾里文化研学组团、高端合院民宿组团、体育运动组团、盐河颐养度假组团)”空间布局。

对衡水湖西湖进行蓄水,逐步恢复衡水湖西湖湿地西湖在恢复后将成为保护区内较具代表性的核心生境

实施沿湖特色观光岛、荷塘月色、湖岸生态修复、特色花海和湿地游赏5个景观节点建设电瓶车道、自行车道、慢跑及景观木栈道穿行林间。

推进衡水湖北部特色花海景观节点建设,形成主城区与衡水湖的生态隔离。

建设一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体育基地和体育公园,规划国家篮球训练基地;引进1到2个大型三甲医院

打造1个衡水湖国际会议中心(620亩、30万平方米会展中心),配套一批商务休闲园区、购物旅游体验区、国际酒店集群(智慧共享会展综合体)等。

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商业区,依托衡水学院,策划建设一批特色商贸街区、特色美食街。

以衡水学院滨湖新校区为依托,融入“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吸引更多的高等院校、大专院校、职业院校等迁入设立分校。引进1—2家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支行)和1家保险公司。

启动枣园村棚改,计划五年内完成新区北部近市片区的城镇化改造,实现“北接”市区战略构想。

近期启动齐官屯棚改,后期谋划启动大赵常、韩赵常、南赵常、范家庄、五开河、赵祥屯、北田、宋田、张田、李田等村庄的棚改工作,扩展新城发展空间。

加快九州大道南延、内环路等干线公路建设,推进范北路、南田路,知春路、冀福路、刘氏路、登科路、学昌路等支线路建设。

在彭杜乡东部谋划新建住宿制小学一所,实施魏屯镇学校改扩建二期项目。

详见下文

衡水滨湖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衡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全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是指导滨湖新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引领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滨湖新区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二、总体发展思路

战略定位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进、新城与产业融合,建设高质量非首都功能疏解综合承接平台,高标准打造文化旅游发展高地京津冀教育高地环京津生态康养产业平台京津冀重要会展节点京津冀总部经济发展集聚地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生态公园新城、文化旅游湖城、活力宜居乐城”。

——生态公园新城。巩固扩展衡水湖生态优势,科学加强衡水湖生态系统和水质保护,推进高水平保护和依法有效管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新区建设中,结合湖区绿化打造区块景观带,打造湖城相拥、林水相依、蓝绿相融的公园城市。

——文化旅游湖城。依托衡水湖景区、闾里古镇等旅游资源,挖掘生态优势、自然资源、文化禀赋,以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开发生态游、研学游、休闲游等系列旅游产品,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叫响衡水湖旅游品牌。培育教育康养、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独具魅力的“城市会客厅”。

——活力宜居乐城。科学谋划滨湖新城,按照国家、省较新资源使用政策争取较大发展空间,统筹“三带、双核、一环、多心多廊”空间结构布局,完善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养老保障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集聚高质量发展要素,释放城市活力。

三、强化以衡水湖保护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

(一)衡水湖水生态保护

1.推进衡水湖保护立法

2.加强衡水湖生态补水

统筹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东线和西线引黄水、岗南—黄壁庄水库水、卫运河水、岳城水库水等优质地表水源适时补水。加强引水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科学制定衡水湖年度引水计划,强化入湖水量动态管理,维修加固现有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衡水湖湖区及周边河道生态补水。

3.加强河湖水系连通

加强区域统一调度,加快推进衡水湖与周边河网、东湖与西湖连通互动,实现部分区域水系连通。合理规划运用西线引黄入冀补淀线路,启用冀码渠引黄入湖补水渠道,利用冀县南关闸进水、大赵闸出水的补水机制,达到净化湖水的目的。

4.开展湖底地形及水动力水平衡调查

5.加强引水河道管理

6.水生植物平衡收割

7.启动引水河流河口湿地建设

(二)衡水湖湿地生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以衡水湖保护区生态修复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管护能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实施水源涵养,恢复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促进衡水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衡水湖保护区建设成华北平原人口密集地区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恢复衡水湖西湖湿地

开展衡水湖西湖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土壤、植物等调查。结合西湖地势、地形现状测量分析,构建西湖蓄水动态模型,对衡水湖西湖进行蓄水,逐步恢复衡水湖西湖湿地。利用湖中的自然台丘建设生境岛,周边可根据地形堆筑部分缓坡,以形成适宜鸟类栖息觅食的滩涂。为缓解西湖周边村庄人类活动对西湖湿地及鸟类栖息的影响,在靠近湿地周边修建生物缓冲带。西湖在恢复后将成为保护区内较具代表性的核心生境

(三)水资源均衡集约利用

(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1.衡水湖绿化

以保护发展衡水湖为理念,充分结合衡水湖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优势,塑造亲水、亲湿地的景观系统,创造多样的公众接触自然、体验生态的机会和形式。同时禁止一切影响湿地生态恢复、栖息地保护和建设的景观设施或构筑,避免过度设计

重点实施沿湖特色观光岛、荷塘月色、湖岸生态修复、特色花海和湿地游赏5个景观节点建设,按照人车分流原则组织路网,电瓶车道、自行车道、慢跑及景观木栈道穿行林间,在现状植被基础上,结合透湖、观河的视觉需求,突出景观节点主题特色,合理配备植物种类,打造各具特色的观景空间,新建栈桥、步道、观景台、景观广场、拱桥等景观提升公园整体基础设施及景观小品。

(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六)倡导绿色生产生活

(七)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四、推进滨湖新城建设

(一)滨湖新城战略定位与布局

1.战略定位

根据衡水市整体布局和滨湖新区发展定位、发展基础,滨湖新区持续推进新城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路网建设,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康养、会议会展、总部经济、品牌赛事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共进,并依托新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速产业聚集,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链构建与完善,凸显产业链竞争优势,建设高质量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综合平台,将滨湖新城建设成为“生态公园新城、文化旅游湖城、活力宜居乐城”,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充满活力的美丽湖城“城市客厅”。

2.空间布局

融入“城市会客厅”“公园城市”理念,科学谋划滨湖新城,统筹“三带、双核、一环、多心多廊”空间结构布局,强化沿湖沿线规划管控。加快产业平台载体建设,推进片区改造提升,协同推进城区开发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融入全市发展总布局,力促以衡水湖为中心的“一湖五区”发展组团向前推进。

“三带”:根据滨湖新城区位关系变化,自西向东布局,形成滨湖特色带、望湖中心带、远湖产业带

滨湖特色带:位于内环路以西,东湖大道以东,盐河故道两岸,体现组织轻盈、灵动的滨水空间,形成优美的滨湖景观界面。

望湖中心带:位于内环路以东、快速路以西,体现现代时尚,活力空间突出公共性与标志性,生活环境融入绿色景观。

远湖产业带:位于快速路以东至基本农田,体现融入生态、环境友好、绿色发展。

双核”:中部综合活力核心区北部教育创新核心区

中部综合活力核心区,位于内环路以东、鹏程路以南、快速路以西、横三路以北。重点发展商业服务与总部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体育与会议会展、康养度假与旅游等产业;北部教育创新核心区,位于内环路以东、鹏程路以北、快速路以西、滨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教育创新及综合性旅游服务等。

一环”:围绕城市中心组团形成串联多个公园的绿环,结合公园布局公共功能与服务设施,形成新区较具活力和特色的城市“绿色项链”。

多心多廊”:多个特色功能节点和组团中心节点、网络交织的多条生态绿廊。

滨湖净化蓄滞湿地廊道:沿盐河故道—北干渠打造约14公里的调蓄—净化湿地带,蓄滞汇水范围内涝水,并作为城湖之间的污染削减带,保护衡水湖水质安全。

南部引黄净化湿地廊道:打造卫千渠净化湿地,净化引黄水体的悬浮颗粒物以及有机污染物质。

东部农田面源污染净化湿地屏障:沿规划范围东侧新建农田面源污染净化湿地带,长约8.5公里,削减东侧农业面源污染。

图1 滨湖新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二)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根据全市产业定位,滨湖新区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线,重点推进全业融合,积极发展文体旅游、教育康养、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产业,加速产业生态链、创新服务链的构建与完善,加速产业聚集,凸显产业链竞争优势,构建以生态、文化理念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图2 滨湖新城现代服务业分布图

1.发展壮大文旅产业

以“衡水湖诗意栖居”为形象定位,运用“龙头引领以旅促产,拥湖发展沿河布局,景城一体主客共享,城乡统筹区域协同”四大策略,处理好“湖与城、旅与产、近与远、存量与增量”四大关系,坚持“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为原则,分步实施统筹发展,近期完成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做好“湖与旅”,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打造京南品质旅居度假排名前列目的地;远期做好“城与产”,打造衡水市全域旅游的新引擎、新时代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国家知名生态康养度假目的地。

最终把衡水湖景区建设成为京南品质旅居度假排名前列目的地、高级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1)构建“一城、一湖、一河、七组团”空间布局

环湖以生态建设为核心,恢复衡水湖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环湖排名前列界面公共空间属性,还湖给鸟类、给植物、给市民。文化旅游产品沿盐河故道布局,利用新城建设,构建“一城、一湖、一河、七组团”的空间布局,将滨湖新城打造成为1个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滨湖新城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城”。滨湖新城大力发展康养度假游、都市休闲游等,构建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服务体系、文化记忆体系、游憩景观体系等,建设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诗意栖居空间。

“一湖”。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科普研学游等,引入高级科研项目,建设生态游憩区、文化研学区、文化体验区、乡村振兴区,将滨湖新区建设成集生态游憩、科普研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空间。

“一河”。盐河故道旅游发展从拥湖发展到沿河布局,引水入城,东西交融;以水为脉,南北贯通。引领旅游项目从环湖布局向沿河布局转变一“河”联通“湖”与“城”,构建大衡水湖旅游发展格局。

“七组团”。衡水湖生态游憩组团、冀州文化体验组团、樱花岛文创艺术组团、闾里文化研学组团、高端合院民宿组团、体育运动组团、盐河颐养度假组团

(2)创建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一城一湖”为引擎,构建两片辐射带动的战略布局,近期通过“六个一”提升工程完成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

推出一批高品质旅游产品。衡水湖对内加强生态保障,对外打造5A景区,整体分为湖区、环湖2个空间圈层,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对内加强生态建设,优化衡水湖生态品质,重现衡水湖“千里碧波,青皋鹤舞”的胜景;对外建设衡水湖国家5A级景区,提升、新建环湖旅游产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环境品质。

打造一条高标准环湖绿廊。贯通环湖慢行系统,按照慢跑、自行车、电瓶车“三道合一”的标准,建设一条高标准环湖慢行道。

优化一批特色化旅游路线。增加旅游专线和电瓶车接驳,推出精品主题游线路,打造一日游和多日游行程,完善旅游接待。

美化一整套全域艺术场景。打造门户和旅游风景道,优化道路两侧植被,打通看水视线,提升建筑风貌,完善标志标牌,提升环湖全线景观风貌。

完善一系列旅游服务配套。补充精品民宿、露营基地,新增衡水好礼专卖店,补充轻食售卖处,打造衡水特色美食街。

推出一套智慧化管理体系。构建全域智慧旅游体系,满足智能化网上预订需求,针对各类型专项旅游进行智慧定制,实现吃住行游娱购的全套化管理。

(3)丰富旅游业态

通过龙头引领,全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康养度假游、科普研学游、体育赛事游、文化体验游、商务会展游、都市休闲游等,加强文旅产业与新城建设融合发展。

旅游+研学。依托衡水湖优异的生态资源禀赋,结合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重点发展生态研学和文化研学,建设一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引进一批研学基地和研学营地,培育一批教育培训机构、研学旅行社,研发百套精品研学课程,打造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中国较大的夏(冬)令营之城、京津冀孩子们的课外天堂。

旅游+康养。依托衡水医疗器械产业优势,联动衡水卫校,大力发展特色盐疗、中医康养、运动康复,引进1到2个大型三甲医院、专业医疗服务机构,建设一批康养度假小镇、度假村、产业园,创新康养度假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开发衡水湖特色的保健品、养生用品,打造高级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

旅游+体育。以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为基础,围绕水上运动、户外运动、时尚运动大力发展体育赛事游和休闲运动游,常态化举办国际知名赛事,建设一批体育基地和体育公园,引进和培育一批运动俱乐部,鼓励开发考级培训、课程定制等服务新业态,扩展冬季和夜间运动项目,建设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

旅游+文化创意。深入挖掘衡水文化资源价值,立足传统儒家文化,创新现代艺术文化,引进1个音乐艺术学院,提升和建设一批影视基地、文创街区、艺术基地,创新发展音乐、影视、传媒、演绎等现代文化产业,弘扬鼻烟壶内画、侯店毛笔、衡水湖草编等一批非遗文创产品,举办一批文化博览会、文艺晚会、文创大赛等文化活动,以文聚人打造京津冀文化创意新高地。

旅游+总部经济。结合新城高端服务业发展,有效承接北京企业总部搬迁和业务转移,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总部基地、教育总部基地、体育总部基地,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跨国企业总部、独角兽企业等入驻,形成创新力强、具有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总部经济游。

旅游+会议会展。依托滨湖新城建设优势,结合衡水教育、医疗、体育、文化、旅游等重要产业,大力发展峰会论坛和博览展销,打造1个衡水湖国际会议中心,配套一批商务休闲园区、购物旅游体验区、国际酒店集群等,引进和培育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组织和会展承办企业,以“一会多节”的模式举办一系列国际会展、高端论坛和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国内知名的会议会展旅游目的地。

2.大力发展教育产业

坚持制度化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并举,不断壮大服务供给主体,满足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需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学前教育、网络教育、民办高校、职业技能等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城市教育体系。

激活教育发展链。以闾里古镇为依托,传承儒家“重教、好学”之风,立德、养正、树人,寓教于乐,倾力打造中国少儿知礼明孝游学圣地;以衡水学院滨湖新校区为依托融入“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吸引更多的高等院校、大专院校、职业院校等迁入设立分校,打造从基础教育到大学、职业教育,再到终身教育的教育体系,发展“名校+教育综合体+教育产业”模式。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滨湖新区现代服务业定位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增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学院,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旅游、健康、会展等新兴专业,推动职业教育集约发展、特色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以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主体、企业全面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加快校企融合步伐,推进教育服务社会化。深化社会力量办学体制改革,推动服务主体多元化。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扩大职业院校依法办学的自主权,激发学校主动性和活力,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

推动教育国际化。瞄准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以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为依托,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探索对外合作新机制,支持教育领域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新运营模式,引进高端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外教育机构学分互认、学历学位互认、办学标准互通。鼓励更多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科研合作,合作设立科教基地、创新基地,搭建学术合作桥梁,打造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

3.努力培育生态康养产业

突出滨湖新区生态优势,树立“生态康养”新理念,实现与京津医疗、养老、康复等机构深度对接,推动医疗与养老有机融合,深化健康产业跨界融合,加强健康服务业与旅游、文化、体育、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健康+”新业态,形成“康养、医疗、生态、旅游、文化、体育、信息”的康养产业链,将滨湖新区逐步打造成以“生态旅游康养”为引领的京津冀医疗休闲养生功能疏解重要基地。

4.倾力打造商务会展产业

依托滨湖新区生态资源环境优势,深入挖掘衡水市民俗文化资源,展望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以“智慧”“智能”为驱动,打造“会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会议、展览、旅游、赛事、教培、产业”紧密结合的“大会展”模式,形成会展产业与旅游、康养、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链,积极培育、招揽、争办具有地方特色、与京津冀特色经济生活紧密结合的会展项目。

到2025年,形成一批能够展现城市形象、具有特色、带动城市发展的会展品牌,构建服务功能完善、市场运作良好的现代会展业体系,打造京津冀重要会议会展节点城区。

会展+论坛。借助时事热点,加强与中科院、社科院、京津冀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申办知名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举办高端论坛。

会展+商务。积极吸引周边企业、国内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参展,举办企业招商会、洽谈会、培训会、大型年会,促进企业交流和经济发展。同时带动本地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会展+总部。积极吸引国内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建设特色商务楼宇,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形成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会展+文化。立足传统民俗文化,举办汉儒家文化、年画、刻铜艺术、内画鼻烟壶、衡水湖草编等传统文化交流、博览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新传媒产业,举办知名大型文艺晚会、颁奖晚会。

会展+旅游。坚持“以会促游”“以游引会”,用好生态文化旅游这一特色优势,推出“会展+生态观光游”的融合模式,会展同时可走进湿地、亲近自然,给人带来身心愉悦的感受,取得“双赢”效果。

会展+互联网。推动“会展+互联网”融合,进行数字化升级,上线“滨湖新区智慧会展APP”,打造线上线下“双线会展”模式,打造“展馆—主办方—服务商”常态化生态链。

会展+体育。依托国际马拉松等专业体育赛事,建设主题特色会展活动场馆,积极发展冰雪轮滑运动、体育健身活动等大众参与性强、游乐性强的节会项目,提升具有体育特色的会展服务功能。

会展+农业。以安平生猪、故城肉鸡、武邑红梨、阜城高粱、深州蜜桃、饶阳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优势,按照产品的季节差异,精心策划组织滨湖蜜桃节、葡萄节、红梨节等农事节会活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带动农民增收。

5.精心构建总部经济多重产业生态圈

以总部经济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外引内培、引育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育本地总部企业、引入环京津雄的中小企业总部、科创总部、外贸总部等区域型和职能型总部,吸引央企、名企在滨湖新区设立全国性或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配送中心、培训中心,促进总部企业及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充分聚集,提升滨湖新区总部经济发展能级,以多重“产业生态圈”理念打造富有活力、有品质的总部经济。

通过围绕产业定位,强化产业招商;加快配套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要素保障;优化体制机制,确保强力推进,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取得进展。

(1)打造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双重生态圈

旅游总部。积极培育和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区域总部落户滨湖新区,带动滨湖新区旅游产业统筹发展,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特色研学旅游、休闲运动游等新业态。

会展总部。借助滨湖新区“会展+”广阔发展前景,注重国内外会展行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促使会展企业和资源快速集聚,构建以会议展览为核心,融合酒店餐饮、会展服务等功能的会展总部经济生态圈。

康养总部。借助衡水湖特色生态环境和“健康+”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康养总部经济,快速集聚健康、养老等总部企业,规划建设集药品制造观光、医药文化博览与康复疗养为一体的绿色参访观光健康产业示范性园区,打造知名康养胜地。

教育总部。吸引教育总部机构入驻滨湖新区,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此办学或设立分校,发展教育新业态总部。

物流总部。推动双创基地等新形态总部基地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以互联网物流、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的全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

(2)推动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双重生态圈

培育本土特色企业总部。充分利用滨湖新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定位,从衡水市特色产业集群中重点企业着手,将其研发、后台服务等功能吸引到生态化的滨湖新区落户,促动以滨湖新区总部经济功能区为“头脑”,周边腹地制造业区域为“躯干”的运行发展模式;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

出台总部经济政策,吸引更多和本地特色企业相关的大型国内企业总部或二总部,尤其是环京津雄的中小企业总部、科创总部、外贸总部等区域性和职能型总部,吸引央企、名企在滨湖新区设立研发中心、配送中心、培训中心等。

6.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商贸物流领域。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商业区,以学校、景区等为依托,策划建设一批特色商贸街区。依托衡水学院,重点建设商业步行街;依托衡水民俗文化,建设以餐饮为主体的特色美食街。大力发展商贸连锁经营,鼓励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促进线上线下商贸发展。建立智能物流网络体系,实现大宗产品交易、农产品冷链配送和加工车间一体化。加快发展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网点,健全物流网络。

电子商务领域。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业务互动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化网络购物电商平台,在城区建设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扶持发展2—3家龙头企业,培育发展示范店,促进网店配套金融、物流规范化,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化、规模化发展。

金融保险领域。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业。一是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在衡水设立分支机构,在“十四五”规划期,引进1—2家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支行)和1家保险公司

二是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流向滨湖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直接相关的保险品种。

三是加快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强融资性担保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积极发展信用担保机构,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依法打击民间非法集资。

四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担保、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要向小微企业和“三农”倾斜。

工业生产领域。

落实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指导推动传统工业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或迁出,对于发展方式粗放,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通过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等措施,促进生产提效、节能环保,实现工业生产水平的总提高;适应新形势、新环境需要,对于生产方式落后、创新能力低、创新意愿不强、具有一定污染隐患的中小生产企业、家庭作坊式生产个体户实行迁出或取缔政策。同时,鼓励工业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进行产业转移或投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原有工业企业职工参加再就业技能培训。

7.推进土地征收成片开发

为加强滨湖新区城镇建设,保障各类用地项目顺利进行,有效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进一步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

(三)智慧新城建设与管理

努力创建智慧城市,城市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将城市治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设备、服务、运营、投资等多个环节进行整合,通过各环节的融合、渗透和良性互动,形成“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共同推进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

1.“智慧滨湖新城”的核心体系架构

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运营管理体系、智慧应用体系、大数据中心、公共信息平台、运行保障体系。

2.“智慧滨湖新城”的核心功能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智能计算等多种信息化技术,搭建形成数据中心、公共信息平台,分批次分步骤推进城市建设,首批推进政务、旅游、环保等领域和行业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工作开展情况和经验积累,逐步推进教育、民生、城管、农业、节能、应急等领域智慧城市创建。显著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实现城市辖区范围内各功能区域协调运作,促进城市产业发展、自主创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多领域稳步发展。(具体内容略)

(四)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以交通、水利、能源、环保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配套、绿色生态、智慧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建设高速、便捷、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为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城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推进棚户区改造,助推城镇化和重大项目建设

棚改促进城镇化格局。2021年启动李开河村、吴杜村、赵杜村(三期)棚改,2022年启动枣园村棚改,计划五年内完成新区北部近市片区的城镇化改造,实现“北接”市区战略构想。

棚改服务重大项目建设。

计划2022年启动齐官屯棚改,后期谋划启动大赵常、韩赵常、南赵常、范家庄、五开河、赵祥屯、北田、宋田、张田、李田等村庄的棚改工作,服务衡水学院滨湖新校区、雄商高铁、九州大道北伸南延、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盐河故道景观改造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展新城发展空间。

2.构建综合交通网络

全面提升交通枢纽能力。加快建设涵盖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在内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大幅提升通行能力。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与周边地区在铁路和公路上的互通互联,不断提升各类道路技术等级,形成连接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努力把滨湖新区打造成为衡水市乃至冀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做好桃城至冀州的城市快速路项目滨湖段工作。

完善新区交通路网建设。加快九州大道南延、内环路等干线公路建设,并于2021年推进范北路、南田路,2022年推进知春路、冀福路、刘氏路、登科路、学昌路等支线路建设,确保衡水湖生态走廊旅游环线畅通。

提升运输保障能力。顺应交通发展新趋势,加强交通道路安全保障力度和路域环境治理,强化路政管理和执法,构建绿色高效客货运输保障体系。着力推进雄商高铁站建设,新建公交车和出租车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长途客运。

3.实施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程

实施衡水湖东岸北部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提升新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加、优化公交线路;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全面完成雨污分流工程;加快市政供水供热燃气老旧管网改造,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率达到97%左右;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行城镇污水工厂化处理全覆盖;同步公共停车场建设,建立完善弹性停车、错时开放、潮汐停车、共享停车等政策机制,推行更加专业规范的停车管理,缓解停车不当而产生的占用和堵塞消防车通道的问题。

4.稳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抓好重点水源和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水资源开发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水资源蓄积量。做好衡水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滨湖新区净水厂配水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盐河二期改造提升项目,全面推进集中供水工作,做好节水城区创建工作,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

5.推进能源设施建设

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六、推进开放融合创新发展

七、强化民生事业保障

(一)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着力构建以公办为主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办好一批公办日托制中心园。落实民办普惠园补助奖励政策,力争建成2所普惠性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新建彭杜乡中心校第二小学项目;结合滨湖新区城乡规划,在彭杜乡东部谋划新建住宿制小学一所

按照滨湖新区开发时序,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实施魏屯镇学校改扩建二期项目

支持衡水学院滨湖新校区发展规范和支持各类民办学校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在彭杜乡排名前列小学衡水市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创建的基础上,谋划实施一批市级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八、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九、健全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来源:S眼看衡水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